综改降费的主旋律没变,也确实实现了整体降费。半年让利900亿,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数据,2020年10月—2021年1月,车险保费同比下降6.35%、11.4%、12.57%、12.82%,车险保费连续4个月负增长。倒逼很多保司开始加大非车险的力度。车险在财险里的占比跌破50%。各财险公司逐步由以车险业务为主转向责任险、农业险、意健险等各险种综合发展。
车险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9.39Pct;车险手续费率同比下降6.75Pct;截止2月车险原保费收入同比下降7.36%;
各地车险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一方面要业务,一方面监管更严,手中可打的牌又不多。
三者险平均保额由综改前的89万提升到133万;三者险投保率由66.64%上升到72.16%;车损险投保率由48%上升到53.4%;商业险投保率由80%上升到82%;
总体来说车主商业险投保意愿提升,各项关键商业险指标都在上升。
车险从“销售”走向“运营”用户
车险彻底从以销售属性的业务特征,转向了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运营用户的路上来。
过去的经营思路是“谁的保险卖得多,谁就称王!” 转变为 “谁的成本能够控制好,可能谁活的时间就会更长、更久远一点儿。”
那如何进行车险的精耕细作?尤其是车险业务没有充分利润的情况下。从控制成本角度下手已经是最高效的手段。如何控制成本?挤压手续费、查处理赔腐败、骗保这些通用的手段能让保险公司脱颖而出?
接下来车险业务的竞争转向如何更精细化运营提效,如何用科技化、数据化、智能化手段构建自身壁垒,跳出同质化竞争。而且要贯穿车险业务链的全流程:
1、售前
把前端的展业成本,通过用户分层筛选,精准投放有限的费用资源。
通过用户分层筛选甄别,靠几十年不变的车险数据模型肯定不够。车险综改有效促进了保险公司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也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带来极大的发展机会。
在自主定价系数当中,更多的引入了人、车等各种风险定价因子,能够大幅度地提升机动车的风险细分能力,和定价的准确度。这是一个敞开式、拼数据模型的机会。
2、售中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理赔端的效率和风控水平,实现欺诈案件剔除、改变传统查勘理赔过程中对人的过度依赖,实现自主化、便捷化理赔,通过同质件、再制造件等替代原厂件,都是很好的售中降本增效的手段。
3、售后
通过整合对车主提供更人性化、便捷化的增值服务。包括救援、代步、增值服务,对优质车主进行筛选后用更多的增值服务来增加优质车主续保和存留。形成业务闭环。
中国车险的未来
从短期的综合费改带来的政策影响来看,“今年是保费下滑的压力,明年是经营亏损的压力”。
所以今明两年能否抗住费改带来的压力,市场变化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态至关重要。
在变化初期,任何中长期预测都会因为短期微弱的变化带来的蝴蝶效应出现无数种可能性。那不如过好当下。
1、前段业务(承保)变化
单一销售型的业务将退出历史舞台,同质化车险销售利润空间已经微薄到无法支撑机构和个人的生存。在生死这个重要问题上,是有足够动能驱动转变的。
一部分将退出历史舞台。
一部分延销售基因,会逐步加大非车险、健康险、寿险的业务。
还有留下的一部分,会将前后期打通,采取前端销售做流量入口,后端盈利的方式生存。
2、科技化企业的生存空间
因为整个车险业务生态转向“控本”的大基调,未来比拼的硬实力会是谁能降低成本,通过管理、经营优化的“人管人”方式很难完成超越。共识是“机器替代人”才是可以颠覆性降本的手段。
那么接下来一个问题是,科技能力能否独存?也就是说纯粹以提供科技、数据、智能化能力的企业能否独立存活下来。我是看衰的。毕竟保险领域的玩家足够集中,无论是钱、资源、还是客户。
因此,科技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要形成对立生存壁垒,还需要参与到交易中来。即又做业务、也做科技。
3、大量第三方服务商的机会
费用后置,和做存量续保业务的需求变化,会催生大量第三方服务商的机会。因为保险公司很难将服务供给完全自营。但自身作为买单方,已经是一个数千亿级别的甲方采购。
4、汽车后市场的机会
汽车后市场是唯一具备跳脱出服务商或科技公司身份,比车险具备更全(当然也更散)的全产业链、多触点、更高频次运营车主的体系。
所以,在成为服务商和科技公司的同时,往更高纬度上,后市场能够出现一个车险全产业链的“阿里”也未可知。
悟道时刻:
近日“阿里被反垄断处罚”的消息给刷屏了。
也许,哪天咱们行业也会出现被“反垄断”调查的机会,才说明综合费改真正成功了!
---全文完。读完如有收获,请点下“在看”,谢谢!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张杰,壁虎汽车创始人,本文为汽车服务世界、后市场张杰联合首发。
本文系投稿,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汽车服务世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小编:hx15056946395(微信)。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极速引擎(深圳)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ICP备19102159号-1